“我国在工业领域的能源消耗占总能耗的60%,但工业领域的余热利用效率却偏低,初步统计不足50%。”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夏曾经在一次以低品位工业余热利用为主题的研讨会上如是说。目前,热力供给中煤炭、天然气占比超过90%。由于大量低品位工业热能长期得不到重视,造成了大量的能源资源浪费与高碳、高污染物排放,增加了环境治理的成本。不过,随着全社会对余热利用的重视,能源得到了合理充分的利用。发展余热利用,面临的一大困难是很多企业对此缺乏重视。必须让余热利用的观念深入人心,让人们认识到,过去余热都白白扔掉了,现在如果把它用好,可以大幅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具有不小的经济价值。热管余热热水器,对余热资源进行回收后,利用这部分余热资源给水加热。常州品牌余热利用厂家
针对工业炉窑余热回收差的情况,提出了一系列降低出炉烟温的措施和能充分保存与回收余热的排烟-供风系统,使上述两项热损失分别降到5%和3%左右,同时开发了各种高效、经济的换热器和能使用全热风的燃烧装置,回收后烟温可下降到180~250℃,不再需要安装价格昂贵而利用率不高的余热锅炉,使炉气余热从炉外回收转到炉内回收的方向来,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提出了“余热全自回收”的新概念:首先设法降低炉子排出的烟温和烟量,并使余热回收过程中的各项热损失减少,然后通过高效换热器将余热比较大限度地回收并全部送入炉内。常州余热利用公司我国工业余热利用现状分析!
余热利用在水泥行业的应用有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和设备国产化。水泥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成熟,节能效果采用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占比逐渐提高,余热发电规模比率将上升。截止2008年末,我国水泥总产量约14亿吨,其中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量约,占总量的60%,其余为落后生产工艺产量。随着行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水泥产能政策的推进,预计新型干法水泥产量的比重将占到总量的90%以上。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水平先进,目前技术和国产设备已经成熟。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窑头、窑尾排放的350度以下的低温废气余热可进行余热发电,将水泥生产综合热利用率从60%左右提高到90%以上。目前我国水泥窑余热低温发电技术和自主开发的设备已经成熟可靠,尤其是补汽式汽轮机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我国有日产2000吨以上新型干法窑水泥生产线594条,已经配套建设各种类型的纯低温余热电站约186座(包括已经投产运行和正在建设的余热电站),未来5年水泥行业需余热锅炉约500套,即平均每年100套,按每套800万计算,预计未来5年市场容量约40亿元左右。
《“十一五”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要求研究制定鼓励利用余热余压发电、供热和制冷的优惠政策,并在钢铁、水泥行业推广利用。国家发改委2006年7月发布的《“十一五”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的第三项为“余热余压利用工程”,要求在钢铁行业推广干法熄焦技术、高炉炉顶压差发电技术;在水泥行业推广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建设水泥余热发电装置,研究制定鼓励利用余热余压发电、供热和制冷的优惠政策。《“十一五”鬼话纲要》提出要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和耗能大户的节能工作,并提出**节能重点工程,余热余压利用位列其中,要求在钢铁、建材等行业开展余热余压利用。在钢铁行业中,余热回收利用部分主要有氧气转炉余热发电和烧结余热发电。
余热利用在焦化行业应用为:干熄焦余热发电目前配置比例低,干熄焦余热回收效率高,成本回收期短。干熄焦余热回收系统可回收红焦显热83%左右,使炼焦过程的热效率提高10%以上。干熄焦余热回收系统平均每熄1吨红焦可回收3.9MPa、450℃蒸汽0.45~0.58吨,回收红焦显热83%左右,使炼焦过程的热效率提高10%以上;与湿法熄焦相比,可降低由每吨红焦产生的约0.5吨含有酚、物和硫化物等有害物质的废蒸汽,同时还可改善焦炭质量、降低高炉焦比、提高产量。余热发电降低成本,投资回收期短。目前我国干熄焦配置比例较低,发展空间大。目前国内只有71套干熄焦在使用,配置比例约20%左右,比例较低,因此干熄焦装置在国内现有焦化厂的改造中将有很了干熄焦技术,按焦炭产量计算,其普及率已达到90%。目前干熄焦技术已实现国产化,应用范围将继续扩大,干熄焦余热锅炉需求将增长。余热余能的合理利用,乃是能源合理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州怎么样余热利用设备
被认为是余热余能,明天即成了有效能或者减少了的余热余能。常州品牌余热利用厂家
例如,在钢铁生产中,高温炉气可以通过热交换器,产生蒸汽或热水,用于供热或发电;在化工生产中,高温高压的废气可以通过蒸汽涡轮发电机组,产生电能,用于供电或自用;在食品加工中,废水可以通过热泵,产生高温蒸汽,用于加热或蒸煮。三、工业余热利用的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工业余热利用在当前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工业废热的回收利用率将从目前的8%提高到20%以上,其中中国的回收利用率将达到30%以上。这意味着,工业余热利用将成为未来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常州品牌余热利用厂家